總網頁瀏覽量

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

德國國旗的秘密

俾斯麥說:解決德意志的問題要靠「鐵」與「血」,於是他被稱為「鐵血宰相」。可是大家都誤會了「鐵」跟「血」的意思,害俾斯麥被冤枉成超強硬派的國家領袖。
[圖:鐵血宰相俾斯麥與李鴻章 兩人都是人在廟堂,身不由己]

其實「鐵」是代表採取保守派政治立場的普魯士王國,「血」則意味持自由主義政治立場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者。
[圖:維也納會議後的普魯士王國(紅色) 國土明顯分為東西兩部份]

[圖:黑白兩色的普魯士旗幟]

本來俾斯麥只想統一德意志北部,讓普魯士的國土能聯成一片。他不想統一整個德國,以免讓歐陸的勢力平衡和地緣政治結構發生太大變化。(同時俾斯麥不想納入信仰天主教、文化也與北德不同的德意志南部)但是德意志民族主義者卻堅持要統一整個德意志,於是俾斯麥為了維持「鐵」跟「血」的合作關係,迫於無奈只好發動普法戰爭、建立德意志帝國。
[圖: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和普魯士(藍色)]

在德國統一之後,原本象徵普魯士的黑白兩色旗,下面加上一條紅色,就成了德意志帝國國旗。這面國旗在威瑪共和以及納粹時代都沒有改變,德國的正式國號也一直都是「德意志帝國」(Deutsche Reich)。
[圖:德意志帝國國旗]


在二戰結束後,普魯士這個邦國被戰勝的美蘇雙方下令終結。之後建立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(西德)與德意志民主共和國(東德),採用的都是黑、紅、黃三色的國旗(東德後來在國旗中央加上象徵共產主義的國徽)。這面旗幟又是怎麼來的呢?
[圖:西德國旗,也是現在統一後的德國國旗]

原來這面國旗,是1848年革命之後,德意志個邦國的有志人士在法蘭克福召開國民會議,協商決定德意志帝國憲法時制定的國旗。當時德意志民族主義者心目中,領導德國統一的應該是奧地利。於是他們就在奧地利的黑黃兩色旗中間,加上一道象徵民族主義的紅色。
[圖:代表奧地利帝國的黑黃旗]

只不過奧地利不願意接受法蘭克福國民會議制定的自由主義憲法,讓德國失去一次統一的機會。在普奧戰爭後,奧地利失去了對德意志的領導地位。不得不把帝國改為奧地利-匈牙利二位一體的奧匈帝國,國旗也從此改變。
[圖:奧匈帝國國旗 左方紅白兩色象徵奧地利,右方紅白綠三色象徵匈牙利]

[圖:現在的奧地利國旗]

同時因為政治正確的理由,德國不能再說他們國旗跟奧地利的關係(以免有試圖統一奧地利之嫌)。如此這般,德國國旗的來歷就說不清楚了。其實只要回到歷史,一切都清清楚楚。

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

幻之明智幕府?(6)

接下來,明智光秀得要面對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。那就是紀伊的雜賀眾和根來眾。
[圖:天正十一年(1583)年底勢力圖]

這些紀伊國人眾,是股強大而充滿不確定性的勢力。光是根來寺就號稱擁有七十萬石的寺領(分佈於近畿各地),以及一萬以上使用鐵砲的僧兵。而雜賀眾除了紀伊,也佔有小半個和泉國的土地。
[圖:現代重演的根來寺僧兵 根來寺是火繩槍傳入日本本州時,最先掌握這種技術的地方]

在本能寺之變後,明智光秀也尋求過雜賀眾的支持。然而雜賀眾本是由信奉一向宗的土豪地主、鄉間武士組成,有強烈自治傾向。不太可能跟京都的強勢當權者,一直維持和睦關係。

另一方面,雜賀眾和根來寺的僧兵,都靠著他們優秀的鐵砲技術出外擔任傭兵。此外他們還擁有水軍,也經營海運貿易。但在近畿地區基本統一的情況下,他們的收入必定會減少。累積一陣子不滿之後,紀伊國人眾很可能會倒向反對明智光秀的陣營。

為了避免將來成為問題,最好趁著織田家殘餘勢力已被消滅、德川家康受到嚴重削弱的時機,趕緊平定紀伊。

說起來紀伊跟明智光秀過去負責的丹波很像:多山、遍地小勢力,沒辦法打一兩場戰役攻下兩、三座城就平定。之前織田信雄進攻伊賀,也是被國人眾搞得灰頭土臉,逼得織田信長下令三光清掉所有鄉民。所以史實上豐臣秀吉才演了一齣太田城水攻,從心理上震懾所有紀伊國人眾。
[圖:前田利家的盔甲 他曾經用下油鍋之類殘酷手段,鎮壓過加賀的一向宗信徒]


[圖:太田城水攻略圖]

依照明智光秀的性格,他不太可能為了拿下紀伊就大舉三光,也不太可能採取水攻這種太有秀吉風格的戰法(忍城水攻之後,日本再也無人使用)。之前明智光秀在攻略丹波時,則是花了四年時間,逐一拔除丹波各反叛豪族的本城。不過紀伊控制紀淡水道的入口,對海運航路有很大影響,因此不能用這種慢條斯理的辦法。

有個關鍵人物或許可以發揮作用,就是石山本願寺投降後住在紀伊鷺森的本願寺顯如。
[圖:本願寺顯如]

前面說過,雜賀眾是由一群土豪地主、鄉間武士組成的,內部又分為雜賀莊、十鄉、中鄉、南鄉、宮鄉等五個地域集團。各家之間並沒有明顯的上下從屬關係,內部也有派系。比如鈴木氏跟土橋氏,就一直在競爭對雜賀眾的領導權。
[圖:雜賀各地區示意圖]

明智光秀可以主動對顯如伸出橄欖枝,然後在雜賀眾內部發起拉溫和派打擊激進派的權力鬥爭。在獲得部分當地勢力支持後,重點就轉為挑起雜賀眾的內鬥。

於是趁著雜賀眾分裂並且互相牽制的時機,明智光秀就可以動用武力了。

首先要攻打的,當然是有明確的組織體系與據點的根來寺。

具體作法是明智軍主力由和泉正面進攻,指向根來寺。九鬼嘉隆的水軍(可能加上一部分四國長宗我部家派出的兵力),則在紀之川口和鷺森附近的雜賀崎登陸。讓任何還傾向對抗明智光秀的雜賀眾(比如太田城的太田眾)難以兼顧兩個方向。
[圖:紀伊攻略戰示意圖]


[圖:千石堀城古圖 此城是通往根來寺的要道關卡]

這個戰略的要點,就是利用紀之川水路,把北邊的根來寺和南邊的太田城隔絕開來。然後各個擊破。(史實豐臣秀吉在水攻太田城時,就曾經讓毛利家水軍的船隻進入協助攻城。)
[圖:戰國時代三種日本水軍的船隻模型 (前)小早船 (中)關船 (後)安宅船]

包圍了這兩座城以後,就讓他們關在城內開「小田原評定」。明智軍則分兵去清理各地,打掉抵抗的根來寺分支據點或者紀伊的國人豪族。至於如何分辨哪家豪族是強硬派、哪家是穩健派,這工作自然要交給顯如去做。

於是,根來寺的勢力被剷除。顯如則在明智光秀保護下,回到京都重建本願寺。降伏的雜賀豪族則可以轉封到明智領國的各地,紀伊也就此安定了。

為了保證轉封一類後續行政工作能順利完成,最好派遣一員宿老來此監督。這個工作就交給本能寺之變時被鐵砲打傷,之後一直沒什麼表現機會的明智光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