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圖:鐵血宰相俾斯麥與李鴻章 兩人都是人在廟堂,身不由己]
其實「鐵」是代表採取保守派政治立場的普魯士王國,「血」則意味持自由主義政治立場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者。
[圖:維也納會議後的普魯士王國(紅色) 國土明顯分為東西兩部份]
[圖:黑白兩色的普魯士旗幟]
本來俾斯麥只想統一德意志北部,讓普魯士的國土能聯成一片。他不想統一整個德國,以免讓歐陸的勢力平衡和地緣政治結構發生太大變化。(同時俾斯麥不想納入信仰天主教、文化也與北德不同的德意志南部)但是德意志民族主義者卻堅持要統一整個德意志,於是俾斯麥為了維持「鐵」跟「血」的合作關係,迫於無奈只好發動普法戰爭、建立德意志帝國。
[圖: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和普魯士(藍色)]
在德國統一之後,原本象徵普魯士的黑白兩色旗,下面加上一條紅色,就成了德意志帝國國旗。這面國旗在威瑪共和以及納粹時代都沒有改變,德國的正式國號也一直都是「德意志帝國」(Deutsche Reich)。
[圖:德意志帝國國旗]
[圖:西德國旗,也是現在統一後的德國國旗]
原來這面國旗,是1848年革命之後,德意志個邦國的有志人士在法蘭克福召開國民會議,協商決定德意志帝國憲法時制定的國旗。當時德意志民族主義者心目中,領導德國統一的應該是奧地利。於是他們就在奧地利的黑黃兩色旗中間,加上一道象徵民族主義的紅色。
[圖:代表奧地利帝國的黑黃旗]
只不過奧地利不願意接受法蘭克福國民會議制定的自由主義憲法,讓德國失去一次統一的機會。在普奧戰爭後,奧地利失去了對德意志的領導地位。不得不把帝國改為奧地利-匈牙利二位一體的奧匈帝國,國旗也從此改變。
[圖:奧匈帝國國旗 左方紅白兩色象徵奧地利,右方紅白綠三色象徵匈牙利]
[圖:現在的奧地利國旗]
同時因為政治正確的理由,德國不能再說他們國旗跟奧地利的關係(以免有試圖統一奧地利之嫌)。如此這般,德國國旗的來歷就說不清楚了。其實只要回到歷史,一切都清清楚楚。